14個協同創新中心入選2011計劃名單
2013-04-11日,教育部公布“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”(即“2011計劃”)的*入選名單,4大類共計14個研究領域將獲得優先扶持。繼“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兩項重點工程之后,這項旨在提升高校創新能力的“2011計劃”,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第三個重大戰略工程。
■計劃宗旨
重點研究領域強強聯手
目前全國共計培育了167個協同創新中心,由高校牽頭,聯合了科研院所、行業企業、地方政府等優勢資源。167個申請經過三輪嚴格認定,zui終只有14個中心成為“2011計劃”*國家協同創新中心,它們包含了科學前沿、文化傳承、行業產業和區域發展4大類,研究內容涵蓋了量子物理、化學化工、生物醫藥、航空航天、軌道交通、新型材料、納米科技、現代農業以及司法文明、海洋權益等領域。這些研究方向體現了我國的重大需求,也是參與前沿競爭的需要。
和“211工程”、“985工程”不同,這次國家重點扶持的不再是某一所大學,而是一批跨界式的新型主體——協同創新中心。比如*名單中名列*的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,是由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和中科院物理所聯合組建的,其中任何一家在量子研究領域都有*實力,但按照“2011計劃”的要求,不允許三家單打獨斗,而是必須組團參賽,該中心集中了20名院士和數百名科技精英。
■認定評估
四年一評估取消終身制
按照“國家急需、世界*”的認定要求,*名單打破地方高校很難申請國家重大項目的局限,在區域類別的4個協同創新中心里,牽頭的河南農業大學、浙江工業大學、蘇州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均是地方高校,除了蘇州大學是“211”高校,其他3所高校既非“211”和“985”,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名校。教育部在考察中發現,以上幾所高校通過抓住協同創新的機遇,多年持續努力,在自己擅長領域做得有聲有色。
和“211工程”、“985工程”相比,“2011計劃”的一個重大改變是取消了終身制。王延覺介紹,對入選的協同創新中心,每4年是一個評估周期,將對其人才培養、資源整合、科技成果轉化、對行業產業的支撐作用以及影響力進行綜合評價。如果目標完成且國家有進一步的需求,才能進入下一個周期。這樣做的目的是讓“2011計劃”能夠長期保持競爭和創新活力。
■資金支持
新計劃不再以給錢為主
在過去的“211工程”和“985工程”建設中,中央和地方都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重點扶持,但“2011計劃”不再以給錢為主,因為這些協同創新中心本身已經有大量科研項目,有充足的科研經費來源,還有著很強的吸金能力。據統計,全國培育的167個協同創新中心,已經吸納了超過200億元的社會資金。